close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法國高考哲學「高深」的試題。對法國人而言,意見表達與論辯有如家常便飯。     而當需要闡述想法時,台灣小孩是不是太乖了?

 

台灣絕大部份都是說不出理想的年輕人面對提問,少男少女們無法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害羞得不停地笑。     不少20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雖然職業背景各有不同,卻或多或少有幾個有趣的共通點:

 

第一,他們的夢許多都與「時間」、「趕車」(趕上課)或「遲到」有關;第二,他們談論的大多都是如何賺錢、創業和打造商業模式(這個詞在不同受訪者中重複出現);第三,比較尊重體制秩序,也較少透過獨立思辨對現況提出質疑。       台灣年輕人溫和有禮又謙虛,但就少了點「反叛/反抗精神」(esprit rebelle),也比較無法(或羞於)表達概念化的思考。

 

而法國巴黎的青少年,詢問他們的夢和人生,他們論述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跟成年人幾乎不相上下,令人印象深刻。

 

辯論並不是吵架,法國高考的哲學試題並非要學生背誦經典或進行作文比賽,也沒有正確答案。     這四個小時中,高中生將展現他們問題化、概念化、邏輯推論與論述的能力。     其哲學思考的深度和內涵,令許多台灣讀者都自嘆弗如。

 

台灣的哲學教育,目前仍停留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儒家思想,以及已經少得可憐卻還常被借去上數學物理的公民課。      哲學跟台灣青少年普遍缺乏的反叛精神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哲學並非高深的學問,更非賣弄的工具,而是找出問題、獨立思考、交換辯論的基本能力。

 

相較於亞洲人多喜歡達成共識、維持和氣,法國人卻很習慣衝突。     他們喜歡透過激烈討論進行交流並激發不同想法,不求說服對方,辯論本身即為目的。     對他們來說,這是概念或意見的衝突,而非個人衝突,是討論,不是吵架。     兩個朋友可以因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而互相槓上、彼此反對,聲量愈來愈高,但話鋒一轉,又可以把酒言歡,一副什麼事都沒有的樣子。

 

所謂的「反叛/反抗」精神,與哲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不謀而合的,即培養既能獨立思考、也能帶著批判眼光審視體制的公民。      服膺順從的青少年,很可能形成萎縮的公民社會;反言之,能邏輯思辨且無懼對抗的公民,則是民主社會穩健發展的基石。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