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愛說要「拚經濟」,但怎麼拚?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韓裔教授張夏準說,經濟學95%是常識。

 

經濟學是一門政治思辨之學,不論現在還是未來,它絕對不是科學這門學問沒有完全不受政治判斷、道德判斷左右的客觀真理。所以聽到任何經濟主張,都要記得先問,「誰獲利?」

 

學習經濟學的門道不只一條,主流的經濟學派至少有九種,解決不同時空背景下所遭遇的經濟難題。每個學派有不同的基本單位(個人或階級),關注不同的層面(總體或個體)以及問題,使用的分析工具也不同(極度理性或有限理性)。

 

如果看問題只從特定理論的角度,就只會得出該理論限定的答案。所以大多數的狀況,應該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經濟理論,只用一兩種理論去理解世界沒什麼不對,但不應該對別種工具一無所知。最好大家應該手拿瑞士刀,依照任務需求選用不同的工具。

 

因此,我們在面對各領域專家的見解時,都應該要在不疑處有疑,特別是經濟領域,絕對是最應該在不疑處有疑的。

 

大多數的經濟課題,在學界都沒有共識,很多學者都會被困在自己熟悉的理論中。國民應該認知自己也是經濟公民,應該積極參與討論經濟應該怎麼個拚法。絕對不要迷信財經專家和所謂的「技術官僚」。

 

然而「應該」與「能夠」是兩回事。所以身為經濟公民一定要做一些功課,要具備經濟素養,要關心經濟脈動。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