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是一無所有,看清楚自己有什麼,然後學習自己沒有的部份。台灣要看見自己有的,就是有很好的成本紀律與高素質的人才,唯一要學習的,是價值創造的能力。

 

很多公司害怕跨越產業邊界,結果困在沒辦法獲利的紅海裡。 然而,未來世界包括智慧機械、數位科技、全球化生產,從經濟學的角度,代表供給會增加,但需求不變,全世界將會變成一個大紅海。

 

追求藍海市場,必須改變思考模式,要有新方法,並重視管理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過去企業習慣問:技術在哪裡? 要做什麼產品。 未來該問:客戶在哪裡? 機會在哪裡?

 

心法1:從專注對手(positioning within)到創造市場(creating beyond創造市場分成五個步驟:知己、知彼、想像未來客戶、決策、採取行動。

 

心法2:在狀況沒有變壞前,就開始尋找藍海。 企業要讓航向藍海化為企業營運的一部分,公司業務還蒸蒸日上,就要及早準備。 市場上創造、模仿和競爭,不斷循環,因此企業要居安思危,深謀遠慮。

 

心法3:信任內部人才要考慮人性。 企業不要低估組織內部的人才。 企業要有藍海觀點、要有創造市場的工具,以及顧慮人性。 其中,人性化流程,特別常遭企業忽視。 與其直接訴諸轉型,不如讓員工先了解身處的險惡環境;與其由上而下發號司令,不如邀請跨部門員工共同集思廣益。 當每個人都看到顧客的痛點,才會產生正向的動機,促成改變。

 

心法4:藍海策略不一定是破壞式創新很多人把藍海策略等同於破壞式創新,是常見的迷思。重點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如何讓生活更方便、更有趣!

技術不一定是最時興的AI、區塊鏈、工業4.0,也可以用現有的技術,加以組合,發揮效益。

 

心法5:大企業也常失敗從大企業的失敗找出自己的藍海第一,光靠平台,不代表就能創造藍海;第二,面臨其他行業的藍海競爭,最好自己就是藍海,才能倖存。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