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周遭正長出一種薄膜,我們可以將這層薄膜比喻為行星的地表,甚或是整個居住環境中心的皮質層這種類似薄膜的網路叫做「物聯網」,它隨著AI讓世界更「聰明」,而發展得愈來愈緊密。

 

人類每天都與上億上兆諸如汽車、紅綠燈、牙刷、橋梁的人造物品互動,這些東西正從原本的靜態形式,轉變成具有認知能力的物體。

 

歡迎加入物聯網革命行動,此時此刻四面八方都嵌入了智慧,綜合型裝置與系統自行作主的能力也變得愈來愈強。

 

第一波:精準測量與追蹤

我們已經置身第一波物聯網當中。以消費端來說,目前有可穿戴裝置及測量脈搏與心率的裝置,可追蹤使用者一整天的步行距離,揣摩使用者的生理時鐘,並在使用者淺眠時觸發警示。

 

從企業端來看,從發電機和風力機,乃至於幫浦、網柵和鑽探機具,幾乎每一種工業資產都內嵌了感測器,主要是用來從比較明確的方向測量系統績效,例如溫度、壓力這類數據,並將測量結果儲存起來供人員進行後續分析。

 

第二波:建立模式與預測

某些領域已經率先進入了第二波物聯網。在這個階段,第一波物聯網的裝置會自行利用採集到的資料,針對周遭環境、裝置本身及其他系統的行為建立模式,藉此預測未來趨勢。

 

舉例來說,原本只監測心率與脈搏的消費型穿戴裝置,會在此階段進化成可隨身攜帶的「醫師」,除了量測功能之外,還會進一步提供全面性診斷和建議事項。

 

就商業界來講,機器將來不但能夠監測基本的績效指標,還會使用這些初階資料串流發展出更深入的預測模式,設法與已測得的資料量,例如震動、溫度與壓力,進行更高階的互動,破解錯綜複雜的法則,從混亂的周遭世界找出規律秩序。

 

另外我們也會看到,串聯成網路的系統不只會進行感測,也會以更精密複雜的方式採取行動。這些包括宅配無人機、自駕卡車和牽引機,以及益發精密的工廠與倉儲機器人在內的系統,會利用視覺來偵測物品,將產品和包裹分門別類。

 

第三波:自主思考與行動

物聯網真正的潛力將在第三階段實現。我們會有法力無邊、輕鬆就能複製、大規模分布,以及可串聯成網路的智慧來驅動具有認知能力的全自主裝置。

 

感測器之所以會發展到強大至極,一方面是因為硬體功能所致,另一方面要歸功於AI演算法能把基礎感測器所取得的資訊,融會貫通成鉅細靡遺的現實樣貌。

 

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沒辦法建構出這種樣貌。世界會變成主要由棲息於其中的智慧裝置感知而成,而打造這些裝置的人類大部份都會被拋開,難以體會這種現實。

 

第三波物聯網擁有的自主行動系統,能夠在混亂的實際情境中感知及避免衝突。

 

比方說,演算法可以讓數十萬架自主無人機替人類主人執行更廣泛的功能,從噴灑農藥到配送緊急醫療物資。

 

一旦居住環境愈來愈少不了這些活動支撐,就是人類從迴路中離開進入母體生活的時候。

 

 

 

 

 

PS  663期天下雜誌好書介紹:《AI創世紀:即將來臨的超級人工智慧時代》,埃米爾.侯賽因(Amir Husain)著。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