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上演從「卡管」到「拔管」的鬧劇,201610月加拿大籍的生物醫學與神經科學家拉文(Marc Tessier-Lavigne)在就任史丹佛創校125年來的第十一任校長的演說中勉勵史丹佛師生,一所卓越的大學必須運用龐大的實力和智力來造福人類,史丹佛是有使命的大學。 2016年,Forbes公布「全美頂尖大學排名」,史丹佛大學二度奪冠。

 

拉文說,卓越的研究型大學,是光明和希望的來源。他們正面迎接挑戰,有目的地推進知識和人類福利。他們守護人類遺產,推動社會發展;他們是維持世界向上進步的主要力量。

 

史丹佛的傑出成就,來自於它為了促進人類福祉,對教育、研究和創造力的堅定奉獻。這種傑出也源自於它的樂觀、韌性和不斷進化的勇氣。

 

史丹佛夫婦創立這所大學時,在創校章程中就明白指出:「它的目標,是要讓學生獲得個人成功,並且學以致用,」「它的使命,是代表人類和文明,發揮影響力,以促進公共福祉。」

 

如何成為一所有使命的大學?第一個支柱是教育。

 

近年來大家愈來愈強調職業技能,強調STEM教育。面對這種趨勢,我們必須重新確立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廣博的通才教育,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準備。最近史丹佛針對大學本科教育的研究,確定了學生們最需要的關鍵能力,分別是:批判和道德推理、創意表達、理解多樣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生中不斷適應的能力。

 

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科,不僅是傳授他們能力,還要幫助他們理解善用不同學科之必要:例如,利用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的見解,幫助工程師改進產品設計;運用數據科學,加深學術界對歷史和文學的了解;或是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和經濟學的見解,來理解人類的決策等。

 

學生們在未來職涯中將會遇到各種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所需的學科界限日益模糊。所以,我們必須幫助所有的學生明白,在他們的人生和職涯中,「通識即職業」(the liberal is the vocational)。

 

 

第二個支柱,是知識的產生和應用。

 

基礎研究曾因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而大受肯定,如今卻不再受重視,資助經費大幅流失,這會危及未來的應用研究。基礎研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獲得支持。

 

接著確保知識的應用和轉化是有效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介面,有時會出現問題:創造知識的人可能缺乏應用知識所需的技能,而擅長轉化知識的人,又可能不了解最新的知識內容。

 

另外,還要檢視支持這兩大支柱的基礎:史丹佛的成員與文化。史丹佛大家庭擁有最傑出的:教師、學生、工作人員和校友。擁有樂觀、韌性和勇於進化的文化,及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精神與豐富的多樣性。

 

除了多樣性,我們同樣致力於思想的批判式、開放式交流,正如史丹佛校訓「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所強調,思想的自由表達,是我們實現使命的一大關鍵。

 

作為學者,我們質疑既有的觀念以尋求真相。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用各種截然不同的想法和觀點,相互挑戰以開放思想,激發智識成長。作為一個機構,我們避免發表有可能妨礙這種寶貴的思想交流的聲明。

 

自由表達和多樣性,是這所大學的基本價值觀,但守護這些價值,需要我們不斷保持警惕。我們必須持續倡導一種所有意見都能被聽到和被尊重的文化,而且讓整個社群藉由了解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所帶來的經驗,變得更加豐富。

 

作為一所鼓勵教育、研究和創造力以造福人類的有使命大學,史丹佛不斷蓬勃發展,而且仰賴兩大支柱、一大基礎來支持這個使命:


• 
讓學生終生受用的通才教育;
• 
深度知識的創造與應用;
• 
擁抱多樣性以及思想的開放交流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