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彷彿仍在迷宮中打轉從各個媒體奮力轉型的成功和失敗案例中,我們可以摸索出5個指標,讓媒體能找到通往未來的出口。

 

一、一種行為科學新聞媒體的趨勢面向之一,就是愈來愈像一個「行為科學分析機構」例如「優質閱讀」(Quality Reads)指標,分析每篇文章被閱讀逾半的數值,包括單頁停留時間、網頁捲動比例、與類似主題文章交叉比較,這些深度資訊跳脫單純的「點閱頁次」,讓編輯台更了解讀者的消費行為,形同「每篇文章都是一次讀者滿意度調查」。

 

二、一種對話形式的創造好似由專業記者擔任資訊策展人,彙整最新事件並加以詮釋,製作清晰圖表、導引外部連結,再利用新聞信經營黏度社群,開創一種「聰明簡潔」(Smart Brevity)的內容風格。即使在媒體不景氣之際,仍有尚未被滿足的資訊需求

 

三、一種媒體人格的形塑過程。 媒體有其人格,且需長期養成。 媒體必須塑造可信賴的形象,它必須言行如一,避免傳播錯誤資訊。 例如只要超過一年的舊聞,網頁就以鮮黃底色標註日期;社群貼文的縮圖上,也自動標示原始年份,以避免誤導讀者。

 

 

四、一種營收雞尾酒的調合實驗廣告模式失效或弱化,早已不是祕密,媒體必須因應內容及品牌特性,在「紙本、數位」,及「廣告、訂閱」的四格象限裡,持續摸索一種複合性、可持續性的營收組合。

 

五、一場社會溝通的大型長期工程新聞媒體在險境求生的同時,必須尋求公民對話、爭取社會信任。以往,「發行量」或「流量」是區隔新聞品牌、衡量盈利能力的首要資產;未來,「信任度」將是辨識媒體能量的關鍵指標。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