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國家戰略與定位上一直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總以為台灣是一個世界大國,外交作為要如同歐美國家一樣優雅、對國際社會要有明顯而重要的貢獻、人權標準世界第一、男女平權領導亞太、法律觀念走在先鋒、勞工權利無與倫比、環保標準獨步全球、健保制度領先歐美...  但是台灣是家大業大有這個縱深嗎?      有這個能力?     有這個必要嗎?

 

民主時代有兩種決策方式,一是周全主義,一是最小主義。      周全主義講究海納百川,務必將所有人的意見都納入考慮,所有可能遭遇的狀況都做了沙盤推演,但求萬無一失,時間或機會成本倒是其次。      當一群最優秀的腦袋聚集在一個小房間裡,每一個人都有精闢獨到的見解,互不相讓,主事者如果企圖周全,無法剪裁,最後不是大而無當,失去重心,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是周全主義經常落入的陷阱。

 

台灣別太貪心了,經費、資源、人力、專注力都應該花在刀口上才是。

 

最小主義則反其道而行。       與其為追求最大共識而曲意周全,不如尋找最小共識,在窄而淺的範圍內,定義一個具體可行的最小方案。        最小主義者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認為與其夸夸其言,不如起而行之,只有行動才能造成改變,有了改變,才有機會產生連鎖反應。

 

回頭看歷史,革命成功的多半是最小主義者,而不少大格局的企圖,如王安石或戊戌變法,常以失敗收尾,都因為最小主義容易創造機緣,而周全主義必須與整體環境對抗。

 

民主講共識,創業靠行動。       創業圈裡有所謂「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也許民主可以跟創業學習。      台灣應該看看以色列、荷蘭、新加坡等國家的靈活與專注,現在甚至連菲律賓都變聰明了,請台灣別再以大國自居了;當然,更別妄想跟大國對抗了。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