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說要評判一個人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他心智中能否同時秉持兩種互相衝突的概念,而仍然能夠正常運作。

 

中國大陸堅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美國也知道有一個中國原則的存在卻花了70年的時間確保世界上存在兩個中國

 

民進黨堅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卻花了35年的時間協助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

 

 

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在新書《艱難的抉擇》中提出難有共識的台式民主,是面對中國時最大的致命傷。

 

台灣在政治、經濟與社會這3部分較為進步,但在國防、財政、國家認同、經濟與能源等議題,因為政權更迭頻繁,以及政治領導人面對爭議與敏感政策時缺乏決斷力,遲遲未能梳理出清晰的改革方向,因此只能用「次優」(suboptimal)來形容台灣民主政治的運作。

 

台灣的政治運作必須優化,才能有現實感地做出選擇,面對外部挑戰。   因此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民選領導人都需要有更好的表現,才能應對威脅。

 

台灣現在所需要的是,能夠納入不同社會意見的機制,把產業界、公民社會、年輕人、美國政府(哈)等觀點都納入考量。

 

共識能形成有幾個前提,包括:更明確的政治認同;以政策為核心考量,而非在政治符號上競爭;產業落腳在台灣、中國大陸或者其他地點,分別有哪些機會與風險,各界也應該要有共識等。

 

另外,財政也是台灣需要面對的問題。   台灣的財政問題,不是資源的錯置,而是無法有效地提高稅基,進而著手年金、教育、國防等議題改革。   加稅從來不是受歡迎的選項,但台灣的經濟穩定成長,讓政府有能力向社會汲取更多的資源。   不過,前提是不同陣營的政治領導人,都必須說服台灣民眾,稅基太低對台灣而言不是好事,並且要對社會說明,繳更多稅為什麼是必要的犧牲。

 

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台灣也需要調整產業結構。    在討論自由貿易協定前,必須進行結構性的產業改革,比如金融體系的去管制化。        不需等待外部壓力到來,才臨時做結構式調整,而是要先把加入自貿協定前所需的功課先完成,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做好準備。

 

 

花旗銀行撤出包含台灣在內的亞太13個國家的消費金融信用卡、及財富管理市場台灣只留下企業金融業務        花旗並宣布將在中國大陸設立投資銀行。

 

消費金融對銀行而言已經不見得是個優勢,消費金融更容易成為民族主義的箭靶。        2020年財報顯示,花旗的消費金融利潤率只有 2.9%,而企業金融則高達 27%。   新興市場也隱藏了政治風險與不確定性。

 

摩根大通與花旗的策略不同,摩根僅在美國提供包括企金、消金、財務管理等業務的完全銀行服務,美國以外只做企金、投信等業務。

 

台灣應該趁著花旗所留下最好的客戶、最訓練有術的銀行專業人才,在金融界打造一家台積電等級的專業銀行,超越官股銀行與家族銀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銀行。

 

 

台灣必須減少將資源投注在購置大型、昂貴的武器系統上,那些系統很容易被中國大陸的導彈攻破,反之,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在可以阻擋中國大陸入侵的戰略與技術。

 

 

人類每年排放的510億噸溫室氣體中,有31%來自製造、27%來自用電,19%來自耕種與養殖,16%來自交通運輸,包括飛機、卡車與貨船等,7%來自溫度調節,亦即冷暖氣。

 

台灣不太一樣台灣因為八成用電來自火力也沒有大規模畜牧業55%來自用電25%來自製造、17%來自交通運輸

 

 

 

 

 

 

 

 

 

 

 

 

 

 

                                                                                                        722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