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議院大選結果出爐,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SPD)擊敗執政16年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CDU)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簡稱基社盟,CSU)合組的聯盟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Olaf Scholz有機會出面組閣成立新政府,其實在左派的社民黨中,舒爾茨始終堅持務實的中間路線,除了主張對企業增稅、打造福利國家的左派理念,和右派的梅克爾不同之外,舒爾茨在財政、環境與外交政策上,在各黨候選人當中最接近梅克爾路線。     因此他反而比聯盟黨的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更像梅克爾的接班人

 

德國人不喜歡政治上有領袖魅力的人,因為德國人至今沒有忘記,像希特勒這樣的魅力型威權領導者,為國家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舒爾茨樸實無華的形象,反倒更贏得選民信任。      舒爾茨可能比梅克爾更乏味無趣。

 

舒爾茨曾經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當時他遵守嚴格的財政撙節措施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此時,舒爾茨並不打算過度擴張政府支出,計劃在2023年就要恢復「債務剎車」,將德國政府舉債限制在GDP的0.35%以內。

 

減碳政策方面,舒爾茨採取漸進溫和路線,堅持2038年才廢除燃煤發電,而非綠黨主張的2030年。   他認為這對企業及工人都很重要,因為躁進的能源轉型,對德國的汽車、鋼鐵業負擔太大,還會導致約2萬名煤礦勞工失業。

 

外交政策方面,預料舒爾茨也是依循梅克爾路線,維持與中俄的經濟合作、減少依賴美國,帶領歐盟提高戰略自主性。       只是在當前的國際政治大環境中,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可能會有更強力的發聲。

 

但舒爾茨同樣認為,德國應該要與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在經濟與環保上緊密合作,也支持歐中投資協定。       他說德國必須避免與中國脫鉤與冷戰        德國應該在中國、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求取戰略平衡。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