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科學的統計數字是會騙人的嗎?   舉個例子,樂透怎麼買比較容易中獎?   統計結果告訴你,開獎當天下午去買最容易中,是真的嗎?   是真的啊!   中頭彩的人都是那個時候買的啊!   所以那個時候樂透的中獎機率比較高嗎?   沒有!   是因為80%以上的人都在那個時候去買,得主當然在那群人裡面。   但是你若依照統計結果在那個時候去買樂透,中獎機率一點都沒增加!

凱文是很贊成大學生的背景應該更多元的,但若使用的方式只是把「全台灣的升學制度」往所謂的「繁星」傾斜,是非常不當的

我們先來看看繁星所謂的成果:
繁星錄取人數從0一路成長到104年的13000名。 繁星名額開放的比例從3%一路增加到15%。 台大學生的來源從175所高中,分散擴張到298所高中。 成果豐碩!

但是這叫做成果嗎? 你讓他進來,他就會進來,這只能叫做結果,而這些做法與結果對「高等教育」是好是壞,爭議頗大。

用一次考試決定人生公平嗎?   也許3天的考試只是表面上的公平,但是只針對少部份人拉長檢視表現的時間只會更不公平!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雖不能用單一時間點的表現來論斷一整個人生的成就,但是用不同時段的表現 (單次學測 vs 3年成績) 來決定單一時間點的排名先後與權利,更是荒誕不經!   又為什麼只看高中3年?   不是看中學6年?   不是國教12年? 標準如何定才公平?

如果說這298所高中的繁星學生比較有資格去唸台大,那麼學測只差一點點,而去唸清交政成的弱勢學生不是更有資格去唸台大,有去把這些學校的弱勢學生挑出來送進台大嗎?

弱勢學生在過去4年的成長不到1%。   103學年大學弱勢生比率和學生總人數相較,公立大學為11.52%、私立大學18.9%、頂尖大學7%、典範科大為17.67%,其中公校的比率低,頂尖大學比率更低。   而104學年繁星錄取學生僅有3.65%為低收和中低收入戶學生,完全沒有達到平衡城鄉差距、保障弱勢生入學機會的目的。

許多的社區高中變成很熱門,因為有繁星的機會可以上國立甚至頂尖大學,於是大家都要跑去社區高中唸,但是繁星只有1%,另外99%不是更被犧牲掉了嗎?   即使繁星確實發揮些微效果,翻轉階級的機會仍是萬中選一,比例太低,不具實質上的意義,只有政策宣示的煙火效果。   而繁星雖然照亮非都會區學生的大學路,追根究底仍在分數上打轉。

其實這99%裡面很多的學生不應該來唸高中擠大學,他們更適合進入技職體系發揮專長,但是反正來試試擠繁星,不然指考錄取率已達99%,保證會是大學生。   技職?   一邊涼快去!   結果造成連科技大學都想學術化,技職教育全面崩解!

「統計顯示」繁星學生的表現似乎比較好,100年繁星學生平均維持在前段的39.59%、10.5%拿到書卷獎;104年繁星學生平均維持在前段的42.77%、8.4%拿到書卷獎。   然而,各校1%的學生進了大學變成排在39.59% ( 學測43.64%、指考51.2% ),這叫做表現好嗎?

不能否認繁星學生更為努力的認真態度,從1%挑出來的機會,一定會更加珍惜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依市場機制與教育政策把大學數量大幅刪減7成,大學錄取率從99%降到30%,大學可以嚴格要求學生,也不怕學生人數不足,哪個學生會不認真呢?   該唸大學的才來唸,該去技職體系發揮專長的就盡情去發揮!

台大教務長指出,繁星和學測、指考,前者經過篩選且人數少、後兩者沒有篩選直接考試且人數多,基準不同無法相互比較。   沒有計算標準差、只憑平均值就論斷誰比較好,是非常嚴重的誤導。   如果在科學上這樣也成立,那工程一定都垮了!

新設立的公立高中也常玩這種數字統計遊戲,初期利用較少的招生人數,讓學校的錄取分數大幅拉高,成為區域內最優秀的高中,甚至超越傳統省中,這又是基準不同、統計數字再次騙人的例子。

清大的繁星學生宋淳諺是2016年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博士班,招收的17位國際學生中,唯一的台灣學生。   宋淳諺好樣的。   但如果密西根大學想分散學生來源的地區與背景,也許更應該考慮興國管理學院前1%的畢業生 (僅舉例,並沒有歧視的意思)。

建國中學校長說,多元取才的方向是好的,但若造成原本應該研究高深學問的人,去讀師資或資源不好的大學,那就可惜了!   這將是國家、教育、大學、學生四重的損失。

近年來麥寮高中繁星錄取台大、中正、中興如家常便飯,以前想都不敢想。   麥寮高中校長說,雖然繁星帶來升學率與學生自信,但麥寮高中卻沒那麼需要繁星。   繁星是給了學生機會,但如果比例再擴大,學生程度沒有跟上,也失去意義!

麥寮高中受益於繁星制度,卻認知教育的本質不是追求升學率,麥寮高中前後段成績的差距擴大,才認知關鍵不在升學管道比例,也不是鼓勵每個學生都用繁星上大學最好。   高中應該做分流,不要浪費了每個學生不同的性向、才能、與技藝。

史丹佛大學是一所學校、或少數學校運用多元背景的方式來選取學生,並降低升學考試的權重,也許不盡公平,但你可以不去唸。   台灣是以全國的升學制度來辦理,其產生的不公平與排他效應,如天羅地網覆蓋每個學生,逃都逃不掉,以人為、強制的方式,影響每一個人的未來。

台灣不是美國,台灣就這麼大,就這麼幾個縣市,教育當局應該盡全力拉近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落實分流跑班制度,例如每一個科目分ABC級,C級是每個人都必須該會的基本學力,若不會就要做好補救教學,讓每個人都擁有基本學力。    這才是正辦,而不是讓大學施捨少數名額給所有高中,選取到了自己要的學生,然後造成聞香而來的其他99%「高中生」自生自滅,連湯都沒喝到。

政府必須先協助產業能良好發展,讓適合學術研究的人能公平得到應得的良好教育機會,未來加入研發創新; 有專長性向的人能獲得堅實的技職教育,未來在產業能盡情發揮技能。   把升學制度簡單化並增加每年升學考試的次數,免除一試定終身的缺點   ( 已另文詳述 :  http://watercity101.pixnet.net/blog/post/30794875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下 教育 繁星
    全站熱搜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