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工業革命,讓人類用機器取代了人力;今天的數位科技革命,則是機器開始取代人腦。

 

第二次機器時代其實分成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我們把知識「編碼」,也就是把大量的知識,轉變成機器可以理解和執行指令的形式。

 

第二個階段,機器開始自我學習,不再需要人類一步步告訴它如何辨識臉孔,或理解語音。隨著各式各樣的機器學習系統愈來愈強大,機器能做的活動更多,這將是未來十年,影響經濟和社會的最重要趨勢。

 

三大趨勢正在改寫競爭:

 

第一,企業和組織的決策逐漸從「人」轉移至「機器」包括利用機器來協助人類做決策,甚至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去做某些決策──不是每件事都這樣,但在某些特定領域,機器的決策能力其實還優於人類。

 

第二,從「產品」向「平台」的轉移當今全球最有價值的五家公司,都是平台企業──蘋果、Alphabet、亞馬遜、微軟和臉書。他們的價值很大部份都來自於催生一整個生態系。

 

第三,從企業「核心」向「群眾」的轉移近30年來,管理學者不斷強調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但現在更重要的,是企業不能只靠內部少數人,必須更加注重群眾,善用成千上萬人的智慧。

 

哪些工作不易被機器取代?

 

有些領域的工作,包括創意想像、多步驟的複雜規劃等,仍是機器很難做到的。尤其,當前的深度學習系統擅長的是感知和迅速回饋,就有專家指出,任何人類花不到一秒鐘思考就完成的工作,未來機器大概都能做到。 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得花超過一秒的思考時間,這些相對就比較安全。

 

另一個較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領域,跟人際連結能力有關。 凡是能連結感情、促進人際關係的工作,例如輔導、諮詢、激勵、培育和領導,人類仍有很大優勢。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