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雅回應粗暴、以寬容原諒無知、以勇氣戰勝沉淪。

 

  


以色列歷史教授哈拉瑞,在2014年寫了一本人類大歷史」、2016年寫了人類大命運」、2018年寫了21世紀的21堂課三本書。他說,人類歷史裡,會有大規模的合作,都是彼此擁有共享的神話或故事,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虛構故事。

 

這進一步說明了,宗教的目的不是讓我們來探究或辯證耶穌或神跡的真偽,而是為了廣大人類有一個共同信仰的故事,在這個故事底下,大家願意有一定的思想行為的依循與約束,人類社會才能有秩序地運作下去,但不需去論這個故事的真偽。

 

因此我們也不需要納悶歐美的科學家在找尋宇宙真理的工作上,已經有非常長足的進步之後,為什麼他們還會相信基督教、天主教、或是耶穌? 因為科學與宗教並不衝突,而兩者的目的也不同。

 

當然,故事的好壞難免仍然會影響群體運作的結果。 聯合國歐盟國際貿易民主制度法律...,何嘗不是廣義的故事的一種。

 

 

麻省理工學院(M IT)校長萊夫(L. Ra-fael Reif)說建立在鎖國上的科技發展策略,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會變得平庸。

 

萊夫於去年8月在《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中國的挑戰就是美國的機會〉。他強調中國不是透過抄襲他人想法、以低成本快速生產來獲利的創新落後者,中國正在積極圖謀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而把美國的大門加上兩道門鎖,只會「將美國禁錮在平庸之中」,若不盡速面對中國的挑戰,不出10年,中國可能成為世上最先進的科技國家。

 

中國在諸多領域正在或即將成為全球創新領先者,包括基因工程、量子計算與通訊、電動車、航太、核能、大數據、人工智慧、監控與辨識、5G通訊、填海造陸等。

 

中國有兩大競爭優勢,第一是規模,第二是政府扶植。規模優勢涵蓋人力、經費與市場三方面。

 

  

中國為選擇共產主義,付出了最可怕的代價

 

中國為什麼會接受共產主義? 首先是儒家特別注重「均」的觀念,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最早的表現,為中國知識人接受共產主義奠定了一種心理上的基礎。另一個影響極大的儒家價值觀,是關於「公」與「私」的尖銳對比。 士大夫一向都強調「公」是善,「私」是惡,主張革命的孫中山也宣揚「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這又構成清末知識人接受共產主義理想的另一種背景。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國為這一選擇付出了最可怕的代價,但在發現這是大錯之後,竟不得不走回頭路。 市場制度、私有財產、階級分化等都回來了,但卻是出於不正當、不文明、不合法的方式,太子黨橫行,以致腐敗貪污竟成為這一畸形社會的內在特色。

 

趙紫陽曾稱這一體制為「權貴資本主義」,因為這其中先富起來的一部份人,不是在法律範圍內靠勤儉起家,而是由於與政治權力有密切關係,獲得種種法外的方便,其中一些人更是化公有為私有。

 

令人痛心之所在,是因為在遭受暴力革命的摧毀之前,中國早已有一個常態發展的市場機制。 至遲在明代後期,這個市場機制已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使中國社會結構和價值意識都發生了變化。 以價值而言,「公」與「私」已不是互不相容,勢不兩立,而是彼此相關。

 

十六世紀以下的中國社會,一直在向新的方向發展,如果不是暴力革命的橫加催破,中國今天也許是一個富而好禮的文明社會,不致走權貴資本主義之路,落得為富不仁的悲慘結局。

 

                                                                                                                讀書心得&摘要自 余英時回憶錄

 

  

貧富差距讓有相對被剝奪感的人從情緒化變成暴力化最後成為極端化,這就是美國、歐洲反移民、法國黃背心、義大利、匈牙利、波蘭極右派民族主義能執政的主因。

 

  

2019年被稱為「5G元年」。但哪些應用領域最快普及?一般認為,毫無疑問先會是5G智慧手機韓國和中國跑得很快。 然而iPhone賣不動,加重了5G普及的不確定性。

 

因此,5G真正第一波,科能會是在工業物聯網、數位監控資安、臉部辨識,另外一個是沉浸式媒體(immersive media)、遊戲等。 企業預期5G網路應用將以物聯網通訊與影片為主,運作效率則將成為關鍵推手。

 

另外「責任歸屬機制」正是自駕車在5G時代能否普及的重要關鍵

 

因為不同國家的基礎建設程度不同,應用普及的時間也不同,像美國、日韓,最少要67年,其他國家像是印度,甚至要花10年或更久

 

  

台灣產業如果再不趕快進行工業4.0的升級大概兩年之後就會被淘汰

 

中央大學企管系系主任呂俊德採用德國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授權的問卷,對國內製造業進行了一場規模前所未見的「工業4.0大調查」。若以一到四級分為尺度,國內製造業目前在工業4.0的成熟度落點,仍只有2.22然而工業4.0一定要務實,要先摸清楚自己的狀況,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資源有限下,不可盲目躁進,不能有一蹴可幾的心態,要一步一步做。

 

參與這次調查的五六六家製造業當中,落在「3.0」以上的企業並不少,計有31,關鍵還是在企業領導人的觀念與意志

 

然而,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做到4.0,每家公司都有屬於自己智慧製造的「甜蜜點」,每個產業、每家企業導入的模組都不同,做得不夠,很危險;投資過多,很痛苦。 做得「最好」不如做得「最適」。 投資下去,五年能賺得回來是一個衡量標準。

 

但是台灣企業9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因此必須在現有的資源和基礎上,找出一條務實可行的路,這條路,就是介於工業3.04.0之間的工業3.5

 

在工業3.0 既有的製造系統環境下,把握目前產業結構轉換的空檔,達成或局部達到工業4.0 三大願景:大數據分析、價值鏈整合和彈性決策能力。僅少數企業才需要把工業4.0「做好、做滿」。

 

工業4.0這場革命號角已經響起,做不做毋須爭論,但該做到什麼程度?至少,從痛點著手,在甜蜜點定錨

 

  

蔡政府在元旦文告中,預計把政府所謂的"盈餘"400億,發給經濟弱勢族群,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結果朝令夕改一改再改

 

根據2019年總預算案,今年底累計債務未償餘額為56738億,較兩年前新增3,140億。到今年底,全體國民每人負債約24619元。

 

而國家債務不能只看中央。全台22縣市地方政府1年以上非自償債務,共計7,341億元。從金額看,高雄市欠債2411億,是欠債最多的城市。但宜蘭縣和苗栗縣被財政部認定為債務超限,才是真正容易走上破產的未爆彈,合計債務340億。

 

此外,過去慣稱為「潛藏負債」的軍公教退休金、勞保、農保、國民年金等,截至去年底,合計約17兆。其中截至2017年底,勞保未提存責任準備金就超過10兆元

 

財政部實際收到的稅超出預算數,究竟是「超徵」,代表景氣熱絡,還是「短估」,反映官員心態保守?

 

2018年綜所稅稅基掉到剩下24%,稅基非常脆弱。

 

  

是「斜槓」還是「窮忙」?許多年輕人嘗試身兼多職的斜槓身分,但人人都適合身兼多職嗎?其中又藏著什麼勞動陷阱?

 

「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一詞,描述愈來愈多「零散化工作」興起的趨勢。然而日子在一個又一個案子中度過,不但生活不穩定,連收入都起起伏伏。網路時代應運而生許多新工作,中小企業為試水溫往往先將工作外包,雇傭關係界線越來越模糊,接案族成為勞動弱勢在零工經濟下,許多人雖然有工作,但並不具有勞工身分,可能成為各式福利、保障的漏網之魚。

 

儘管政府鼓勵經濟創新,但從勞動關係到稅務制度都未與時俱進。勞工就業、稅務和社會保險,各自有不同的身份認定,彼此間在制度上並未銜接,不利經濟創新發展。零工經濟的背後,可能演變成假承攬、真雇用。更嚴重的是需時常面臨失業,連收入都斷炊的可能。

 

許多青年迫於低薪或者想增加收入而投入接案,但需要思考是否能從中打磨出專業能力。對於年輕世代而言,接案或打工是短時間接觸不同工作的捷徑,然而如果依靠接案為生,不穩定就業的代價相當高昂。因此,不應該鼓勵年輕人打很多工,應該先聚焦於主要一、兩種專長,把主要專業培養好,再去經營其他身分。

 

 

 

 

 

 

 

 

                                                                                                               665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