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說,美國的創新體系能夠成功,背後的推手一直是政府資助的基礎研究和高等教育。然而從這些創新得到的收益,回饋給人民共享的,卻少之又少。應該讓全民都能分享創新的果實,也許對企業課稅,或針對智慧財產權調整等,我們必須找出更好的方法。

 

 

知識,有形的分享是紀錄,無形的分享是傳承。唯有懂得思考善加利用,知識才會產生力量。

 

任何組織或企業都必須擁有若干知識狂熱者,他們不視知識為己有,喜歡探索、樂於分享,猶如源源不絕的智庫,經常普渡眾生,滋養渴望知識的飢渴之心。知識分享在企業文化的傳承中,可以化身為軟性隱形的推手,透過系統運作的傳播管道,以推陳出新的強大動能,在關鍵時刻啟發人心努力向上,員工訓練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美貿易戰中,蘋果、google兩位美國的國際級創業家竟然助了川普一臂之力。 Google主導的Android掐住Google PlayGoogle搜尋、GmailGoogle地圖等軟體與雲端服務。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與Google創辦人佩吉看到第二成長曲線的機會,冒著極大風險投入,最後不僅為自己公司贏得了未來,也為美國建立了全球關鍵戰略地位。21世紀數位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具備的戰略資源不再只是礦產、原油、國際貿易路徑,擁有能創造出區域級、國際級平台的一流創業者,也是關鍵資產。

 

對天然資源缺乏的台灣,更應該加倍投資投入。

 

 

校長的教育主張,深深影響一所學校的走向。原本應以學生、教育和辦學為重,為何許多校長卻在積極經營政商關係?地方校長的遴選,校長究竟是在辦學,還是在拼事業?

 

好校長的定義,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成就孩子為目標。然而提及教育,大多數人都聽過流浪教師的議題,卻很少思考到「校長制度」也深深影響著教育。

 

學校是教育的場域,卻似乎變成了展現成果的競賽。校長評鑑可以說明部份的緣由。當任期屆滿,學校就會迎來校長評鑑,學力愈高、辦理愈多活動,愈可能有機會被看見。然而,這對孩子真的是好的嗎?教育是一份與人相處的工作,是不是該少一些成績導向,多一些關於人的想像,才有機會讓教育更落地?

 

定期舉辦的校長遴選,跟地方政治多少有些關聯。負責的教育局處在遴選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也給了政治介入教育的管道:與議員或民代保持良好關係,在遴選會議上較能擁有優勢。因此部份校長十分重視與議員的交流,花費時間經營政商關係。

 

然而,教育的目的不是以成就孩子為初衷嗎?為什麼卻變成校長個人的事業追求?未來台灣教育在制度面上,應能有更多元的評鑑機制。看重學生個人的適性發展,針對不同地區的學校性質與特色,以立足點平等的加權方式,採取不同的評鑑方法與標準,取代冷冰冰的量化數字成果。

 

 

幸福只是低階快感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滿足」。

 

台灣流行追求小確幸,然而就生理來說,幸福狀態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因為,幸福感其實是種化學反應。 偶遇好事時,或是努力達成目標時,大腦就會大量釋放多巴胺、內啡肽與催產素等幸福荷爾蒙,讓人充滿舒適且愉悅的幸福感。

 

其實每天的小事,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人生。研究證明,人的幸福感有75%是取決於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所謂的「人生大事」,對幸福感的影響,只有不到25%

 

滿足指的是能全然擁抱生命中的所有事情,就連缺憾的時刻也都盡可能接受,這樣會達到一種比追求易逝的幸福更持久且更純粹的境界。日常生活中無論酸甜苦辣的經驗,大風大浪的考驗,只有全都體會過,才是真正地活著,也才能體會到真實的人生。

 

 

 

 

 

 

 

 

 

 

 

                                                                                                                                                                                                                                                                                                                                                                             68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文 的頭像
    凱文

    凱文的異想世界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