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的如記食品打敗世界第一,成為台灣香蕉冠軍。
6年前,全球最大新鮮水果與蔬菜供應商美商都樂,用一根賣18元的超商香蕉,改變了台灣人吃香蕉的習慣,甚至還派菲律賓主管來教台灣人種香蕉。 但去年都樂悄悄撤出台灣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屏東起家的如記食品,這場香蕉戰爭,又帶給台灣什麼啟示?
都樂在菲律賓種香蕉,打垮了台灣香蕉王國,還改變台灣人消費香蕉的習慣,進行了一場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 但這場為時5年的香蕉戰爭在去年落幕了,如記食品取代都樂,成為超商、超市最大供應商,一天最高能供應10萬根鮮食香蕉。
都樂想移植菲律賓成功模式到台灣,遇到了阻力。 都樂在菲律賓的單一農場種植面積高達3000公頃,相當於60萬株香蕉,同一農場用同一種方法管理,加上菲律賓氣候一年四季幾乎一樣,產出來的品質是高度一致。 台灣大都是只有三、五分地的小農,有幾公頃土地算很大了,一次頂多種幾千株香蕉,而且每個農夫有自己的獨門功夫,種出來的香蕉都別有風味。 台灣農民對自己的栽種技術最自豪,怎麼可能讓你指指點點?
如記不強求農民種出標準化、規格化的香蕉,不把台灣變成菲律賓。 都樂對農民要求全年收購價格一致,這對有颱風的台灣來說,很難。 如記跟農民簽訂「時價契作」,要求農民保證供應量,如記則照市場行情收購。
對台灣香蕉產業來說,不應該因都樂撤出台灣而開心,反而應該思考能不能比都樂更好,用更高的標準、品質去經營台灣香蕉產業,如果願意再接再厲,用這樣的態度去經營國際市場,才有機會重新擦亮台灣「香蕉王國」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