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看似永恆不朽的帝國,又為何會敗亡?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的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出了一本《變化中的世界秩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任何偉大國家都必須遵照債務與資本市場、國內秩序及國際秩序三大因素的週期性循環而起起落落。 達利歐更大膽預言,美國負債增加、生產力下降與國內政治分化,種種指標都指向一個衰退中的帝國。
不管以任何標準來衡量,那些罕見的突發性大自然傑作所造成的衝擊,例如疾病、飢荒和洪澇,都比大規模經濟蕭條與戰爭更加嚴重。
目前人類正面臨多年來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可以慢慢觀察這是否加速促成了某一個帝國的衰敗。
★
新創公司擁有一個以上的商業模式時,常常會遇到當公司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時,往往資源不足,無法同時讓兩個商業模式都能夠成長。
因此,新創企業在考慮規模化前,應該評估是否已驗證產品市場適配(Product-Market Fit),並找到有效的客戶開發方式。 因此當務之急應該是對於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先找到可持續成長的模式。 在此之前,快速擴充成長的策略,都可能產生一定風險。
所以新創公司必須聚焦資源,發揮本身獨特的知能,這是策略的基本原則之一。 若非本身專長的業務,或者進入障礙少,規模經濟性不高,沒有綜效的業務,應及早退出。
★
物價高漲、需求冷卻,停滯性通膨的幽靈如影隨形,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認為,升息才能打擊通膨,而維持物價平穩,才是對所有人都好。
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認為,這一波通膨不是需求過熱,而是供給面問題,像供應鏈瓶頸,要靠擴大投資才能解決。 升息反而讓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不利投資。 升息也會讓在疫情期間仰賴貸款周轉的中小企業,利息支出增加,掉入現金流危機。
★
惠譽評級副總經理陳怡如指出,台灣金融業始終面臨市場破碎、高度競爭的困境,台灣的銀行資本生成能力、獲利能力,在亞太已開發國家中都是末段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