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零售品牌拚了命要進去平台、電商,但是當品牌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親自接觸到客戶,於是,發展「直接面對消費者」(Direct to Customer,DTC或D2C),便成了開疆拓土的方向。
DTC模式,是相對於過去透過平台銷售的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而來。 DTC是品牌跳過通路,透過官網、實體店面、社群媒體、app等方式,直面消費者銷售的商業模式。
DTC崛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消費者更重視品牌背後的理念與客戶體驗,而DTC正是能有效傳遞品牌思維的方式。
雖然DTC使品牌能掌握自己的客戶,但也意味著品牌必須為商品安排物流系統而傷神。 因此,低單價的零售業可嘗試從小規模DTC做起。 如此,商品在通路銷售下滑時,公司可運用DTC的部分做抽樣調查,使品牌有機會找出真正原因,並反過來幫助商品在通路上的銷售。
如果品牌在DTC上打價格戰而造成與通路商間的緊張關係,則不是一個品牌該追求的結果。 品牌在DTC上不應打價格戰,而是要進行數量戰。
★
在歐盟企業中,投資中國最多的當屬德國企業,然而歐盟與美國在中國的商會最近的調查都顯示,「離開中國」這個情境,此刻變得愈來愈迫切。 因為「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已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風險與挑戰。 供應鏈多元化是急迫而重要的課題。
★
台灣永續的課題,包含了用水,台灣中南部將面臨長期缺水的困境,安平、仁德再生水廠正加緊趕工,我們需要多管齊下的應對方法,包括水庫清淤、打通台南與高雄水網,並且鼓勵產業以再生水來滿足新增需求,避免農工搶水對立;要推進能源轉型,電網的更新與擴建是必然;廢棄物分選資源化,例如南投縣正規劃興建綠能永續處理中心,將垃圾細分再製,做成衍生燃料SRF(Solid Recovered Fuel 固體再生燃料)、肥料或沼氣發電,達到垃圾減量。
台灣已經意識到問題急迫性,然而真正永續的因應方式,應該是改變產業型態,限制高耗水產業發展,並鼓勵消耗資源較少、創造高產值的產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