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可以集思廣益,產生許多想法,讓你從中找到最佳方案或創意。     實際上,這種無效的會議已經成了無聊與挫折的代名詞,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一群人坐在會議室絞盡腦汁窮思竭想。     有時,你會看到大家七嘴八舌發表意見;但更多時候,全場只見少數人高談闊論,多數人都陷入沉默,甚至開始發呆。

 

不僅如此,近年更有研究顯示,採用常規的腦力激盪法(追求點子的數量、禁止批評、提倡獨特想法、綜合並改善),不但無法奏效,還會讓團隊變得更缺乏創意:團隊一起動腦,最後得到的點子,竟然比每個成員獨自動腦想出來的還要少還要沒創意。

 

原因之一,是生產力的耗損。     人們在一起思考時,想法往往會愈來愈相像,因為每當有人丟出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就會影響團體中每個人的記憶,使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愈來愈類似。     那麼,腦力激盪會議還有用嗎?

 

專家認為,團體動腦並非無效,關鍵仍在於方法。     只有方法正確的時候,團隊一起解決問題才會帶來成效

 

最先進的技巧,是借用當前最熱門的行為經濟學。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兩位創新專家伊尼(Alan Iny)和費勒司通(Julia Fetherston)最近便從「推力」(nudge)理論切入,藉由輕推人們以不同方式思考,提出讓腦力激盪更有效的五個方法:

 

1.找對人來開會,並且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參加動腦會議的人應該盡量多樣化(不同的工作經驗、學歷、資歷、性別、部門職能等),以便聽到各種不同觀點。讓這些人知道,公司高層親自挑選他們參加這項活動,是因為他們有創意或有經驗,或者因為他們被視為公司下一代的領導者。     當人因為創意或見解而受到重視時,他們往往更會把這些特質展現出來。

 

2.給激進點子安全的討論空間。     一旦有了各式新想法,往往就會有反對意見出現。     這時就該拋開可行性考量,暫時接受某種很極端、但很正面的目標。     例如,想像5年後,公司的銷售量大增了3。     探索達到這個目標所需的每種做法,有助動腦團隊放下偏見、假設和下意識的抗拒,獲得更多新突破。

 

3.激進、實用的想法分別投票。     實務經驗發現,看起來最可行的選項通常最獲青睞;激進抽象難懂,或風險較大的提案往往會被忽略。     克服這種認知偏差的一種方法,是讓參與者擴大他們的選擇範圍。     例如,要求他們在這兩個類別中,都分別選出一個他們最愛的方案。

 

4.提供單獨思考的時間。     任何會議中,往往是最資深、聲音最大或最自信的人搶盡風頭,內向的人常被晾在一旁,但他們可能有很好的點子,只是說不出口。     最好的辦法,是先提前告知動腦的問題,並要求每個人都帶著寫好的想法來參加會議。     也可以設立某種保密的「創意盒子」(idea box),讓大家可以匿名提交想法。     會議上,不管哪個題目,都要讓每個人有幾分鐘的獨立思考,然後再才分組討論,並鼓勵大家在各自的小組中分享和補充想法。     最後進行可複選的無記名投票。     每個人心裡都必須先有自己的想法與選擇,以避免「團體迷思」(groupthink)。

 

5.公開承諾下一步行動。     成功的動腦會議可以帶來能量、靈感和興奮,但如果沒有具體行動的承諾,激昂的情緒很快就會消失。     每次會議結束時,我們會要求所有參與者,在彼此面前大聲說出,他們將針對實用和激進這兩類想法,採取哪些後續步驟

 

腦力激盪要成功,得借用方法,克服心智模式中的認知偏差,讓人真的腦洞大開。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