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灣上市櫃公司交出近三年最差成績單,龍頭電子業要承受通縮之苦,還得對抗紅色供應鏈的入侵。 逾半產業獲利也大幅衰退,景氣燈號更連續第10次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超越金融海嘯時期連9藍。 台灣經濟主力產業何去何從?

 

    台灣上市櫃逾1500家公司總成績揭曉,整體獲利出現近3年的首度衰退;上市公司19個產業裡,11個獲利衰退;整體虧損家數共356家,創3年新高。這些台灣經濟主力產業怎麼了?

 

    幾個重要的產業頭龍公司,同步出現獲利大衰退。 手機龍頭宏達電每股大虧18元、食品業的王品獲利大衰退95%。再來是曾在2014年獲利大躍進,成為最會賺錢的四家面板、DRAM公司,卻在2015年獲利大減近700億台幣,成為整體獲利衰退的主角。 上市櫃公司本益比在10倍以下的達3成5,而三分之一的公司股價更低於每股淨值。

 

    影響2015年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虧損,背後有兩大因素:原油與中國經濟。

    原油價格下半年急挫,引發全球通縮,特別是2015年11月原油每桶的價格跌破頁岩油成本價40美元後,引發死亡交叉的恐慌。 油價崩跌,物價跟著跌,全球消費者預期價格仍會下探,因此縮手不消費,導致需求面急凍的通縮現象。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特定產業以內需取代進口的快速成長,中國官方訂出面板的最終自製率為80%,去年已拉高到40%,對台灣採購急降到6成以下。 中國大陸面板第一大廠京東方的產能持續開出下,全球市佔率達13.1%,躍升7.3個百分點,硬是擠下了友達,成為全球面板四哥。中國對友達、群創的採購減少,是影響這兩家公司獲利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紅色供應鏈更影響台灣電子業獲利結構,出現贏者全拿、盈虧差距拉大的兩極化現象。其中,以中游零組件打擊最大。

 

    以2015年電子產業稅後純益排名第一、第二名的台積電、鴻海為例,台積電大賺3065.7億台幣、鴻海賺1468.6億台幣,合計就佔整體電子產業稅後純益的46%。 台積電代表的是上游技術密集度高,大陸還沒有能力;鴻海代表的是下游資本密集,以筆電大廠廣達、仁寶投資超過數百億元,但毛利率3%~4%,投資大、獲利小也建構了高進入門檻。

 

    中國大陸政策調整節構,從投資建設轉向以內需消費為主,直接衝擊台灣建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包括水泥、電機、電器電纜、玻陶、鋼鐵、橡膠與營建等次產業的稅後純益,都一致出現負成長。 其中玻陶、鋼鐵、電器電纜囊括了稅後純益衰退的前三大,衰退幅度都超過50%。

 

    中國大陸水泥出口佔全球二分之一,鋼鐵佔全球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 為了消化投資過剩造成的產能過剩,以超低價銷售打亂市場,重創全球;台灣鋼鐵業龍頭中鋼去年稅後純益就大減145億台幣,大幅衰退65%;台灣整體鋼鐵業稅後純益大幅衰退7成。

 

    台灣產業正面臨不得不變的轉型臨界點,而智慧城市、物聯網與汽車電子成為台灣業者可抓住的商機。   台灣IC產業從上游設計到下游製造組裝有非常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反而佔盡先機。 另外,汽車電子要求安全性高,台灣在這方面非常強勢,加上目前大陸水準還不能做,台灣電子業可抓住機會。 台灣加油!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