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中國各級政府官員打交道長達20幾年的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在他的《與中國打交道》一書中提到,中美兩國要避免敵對,在更多共同利益上合作,只有在美國處於強勢而非弱勢時,才能最有效地和中國打交道。
美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恢復經濟競爭力,美國自己造成的虛弱,是比中國崛起還大的一個問題。在台灣與兩岸關係上,何嘗不是。
★
你敢不敢,不帶手機去旅行?
習慣手機與google map的現代人,應該要試著不帶手機出門,走進我們陌生的環境,迷路一次,跳脫習慣領域。
去一個沒去過的城市、開一條沒開過的路、搭一輛沒坐過的公車、捷運、或火車,依感覺隨意上下車...。 每次的迷路都像一次小旅行,不用害怕、沒有驚慌,能夠享受每個轉角可能帶來的驚奇。
台灣學生習慣有標準答案,每天不停地找標準答案,然而現實生活裡絕大部分的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難以忍受模糊、不確定性,害怕走錯路、害怕迷路,因此每走一小步,都要頻頻回首詢問是否正確,才敢繼續走下去。
因此,「未知」成為訓練我們的必要方式,我們必須習慣未知,與未知好好相處。
好好來一次迷路吧!
★
中國大陸是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都不是,它是國家型資本主義。
★
全球前十大塑膠污染國,有八個在亞洲。解方不是禁用塑膠,而是建立回收機制。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