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當年曾說:「所謂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                    

 

然而台灣與澳門、韓國、日本教授薪資的差距大約在二至三倍,與澳洲、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更可達四倍之多,對頂尖研究者實在缺乏吸引力。

 

台灣高教目前已經面臨三大危機:一、人才流失,二、少子化缺口,三、產業未能提升轉型。這三個問題都與高教及科研密切相關,倘若不即時解決,台灣競爭力難保。

 

國內大學教授目前只粗分三個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多數人一旦成為正教授,研究動能便明顯消減,因為他的努力與薪酬已不復相關。美國加州大學把正教授(Full Professor)再分成十個級距,每三年評比一次,每升一級,薪資就往上調一成左右,賦予教授們持續精進的動力。

 

台灣科學與工程博士生數量嚴重不足,而產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大政府應該制定優質移民辦法,例如人工智慧、資訊科學、材料、生醫等類別,引進優質移民、師生,以紓解人才缺口。

 

而另一方面台灣在1994年時有58所大學,到2016年時已有145所大學加上技專,目前大專校院共171

 

然而已經倒了5所大學為何大學還是有這麼多亂象一言以蔽之,董事會惡搞,法規縱容。私校董事會爭相把學校「辦倒」

 

根據《實施原則》,大學停辦後可在3年內提出轉型計畫,從事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事業,例如未來看漲的高齡人口安養產業,或是自家產業培訓學校。3年期限內未完成,則學校必須解散,但是解散後的校產處置,由學校的「捐助章程」決定。但學校董事會握有修改「捐助章程」的權力。例如可以改成捐給自己家的基金會,等於左手捐給右手

 

當「轉型」與「解散」後金錢與土地的巨大利益,遠比在少子化浪潮下持續耕耘教育事業來得吸睛時,那就是個誘惑當肥肉出現,就會有人變成禿鷹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