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104人力銀行發布的 2021《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半導體業的人才缺口將近 2.8萬人,是 6年半以來的新高。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20年的高等教育理工畢業生(108學年)為 9.2萬人,較前一年減少 5359人。若拿 2020年與 2017年相比,更是硬生生減少了 9110人。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少子化,另外學生往國外移動的比例卻也愈來愈高。      而大學校系這幾年變得愈來愈多元,部份大學開設「人文科技」系,雖隸屬社會組,卻吸引理工組學生,文理組的邊界愈來愈模糊,大學這一端開出的名額,很可能影響學生分布的板塊。        過去主要專攻半導體IC設計的電機系,近年有愈來愈多學生往軟體科技發展。

 

究竟科技業人才荒的解方是什麼?        產業與學校唯一的一條路是國際化。        本土人力的供給只會愈來愈緊縮,唯一可能滿足產業缺口的方法,是引進外國人才。

 

但要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大學必須進行國際化改革。     首先,大學必須增加英語授課比例,才能夠提供外國學生有吸引力的課程,而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也需提升。

 

企業內部也要開始國際化,台灣要善加利用國際人才,企業內部的溝通與文件必須逐漸採用英語,大學可以利用實習計劃與中小企業合作,讓企業熟悉國際學生,有助於彼此逐漸磨合。        企業更應該思考,如何對人才提高吸引力。

 

不能只是用薪水回饋,如何讓人才得以發揮與提升價值?        珍惜人才其實是一門課題。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