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遠距教學、線上課程遍地開花,數位學習已然成為全球趨勢,傳統大學正面臨極大挑戰,若不做轉變,無法永續經營。
面對這些挑戰,大學該如何精進、調整? 企業提供的線上課程,基本上是針對特定領域開設,比較破碎的課程,並非全面性的教育;而大學教育不僅是專才的訓練,更是要培養一個「人才」,人才除了專業能力,還包括人格、氣質、團體適應能力等面向的養成,都是大學所追求的目標。
其實,大學也能考慮與企業合作開設線上課程, 而且,企業能發放專業證照,學校也可以,甚至還能有主管機關認可。 因此大學適當地與企業結合,是未來一定要走的方向。
★
社會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愈來愈重視,ESG不再是企業發展的對立面,而是衍生物,甚至是升級與加值的動力。
企業未來是否成長和成功,取決於是否找到以價值觀驅動的使命,並在利潤和使命之間取得平衡。 許多企業以為卓越的表現是施行高績效工作法的結果,卻忽略了是先有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種工作法才有可能付諸實現。
鼓勵員工持續學習和自主解決問題,所以表現能優於競爭對手,而給員工的待遇也應比業界高。 企業若能真心追求使命,並實行高績效工作系統,通常結果也會反映到財務表現上。
千禧世代和他們之後的世代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積極尋找有意義、有使命感的工作。 而許多企業領袖也已經意識到,合乎道義的作為顯然是當務之急。
企業不僅要奉行ESG永續指標,削減投資人權力,更要視員工為事業伙伴,打造共同使命,將「利社會」納入企業願景。
★
曾任《天下雜誌》記者,如今是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Sustainable Innovation Lab)合夥創辦人的鄭一青,在氣候金融、永續發展、低碳和生態城市發展領域有豐富經驗。 鄭一青說,目前,歐盟國會已通過立法,不論領域,所有研發預算要有45%必須跟永續和氣候變遷有關。 全歐洲團隊的研究方向,都要回應人類最重要的挑戰,包括人類如何和科技共存、乾淨能源、氣候變遷等。
荷蘭就花了40年,讓所有事業廢棄物及生活廢棄物,都不能進掩埋場,讓所有「廢棄物」都變成「資源」。 義大利也做產業共生,不只是物質循環,還有能源循環。
大家必須體認到,打造綠色文明不是環保署的事情,要提升到產業體質整體改革。 台灣的製造研發能力其實很強大,可以在全球扮演關鍵性角色。 但可惜的是,台灣這麼多年來仍是經濟掛帥,從未真正關心永續發展。 距離永續成為全民共識,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美國拋棄阿富汗之後,中國大陸為何不敢挺進?
美軍於2021年8月31日完成撤軍阿富汗,留下權力真空,外界多認為中國將取而代之。 阿富汗將成為中美強權爭霸的轉折點嗎? 為何北京至今沒有動作?
北京經營與阿富汗的關係,可以用「積極、低調、不涉入內政、不派兵」來形容,首要關切和核心利益,是防止「東突」危害新疆的安全和穩定。
「東突」是「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的簡稱,被北京視為在新疆製造恐怖攻擊、散播極端主義和推動「疆獨」的禍首,被定調為「中國面臨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威脅」。 北京對支持東突的塔利班,並沒有好感。
北京沒預料到塔利班重返喀布爾的速度,如此迅雷不及掩耳。 北京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塔利班必須和東突切割。 而透過一帶一路計劃,援助基礎建設,換取塔利班配合打擊東突。 將一帶一路延伸到阿富汗,是北京的另一個重大利益所在。
美軍的撤離意味著中國在阿富汗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障礙已被消除,中國準備好在已被美國拋棄的阿富汗,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外部參與者。 阿富汗將是中國能否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測試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