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國企系名譽教授李吉仁說,隱形冠軍最容易犯的策略錯誤,就是你成功的要件,讓你對次級技術視而不見,出現「內在型傲慢(hubris)」而不自覺,思維被既有成功模式綁架,未做風險分散。 因此台廠在業績最好時就應轉型,找到成長的第二條腿。
隱形冠軍若只專注特定領域,過於依賴市場、客戶、景氣循環,會使企業「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臨極大風險。 因此,隱形冠軍解決成長困局的方法,就是多角化。 然而多角化也有方法,必須圍繞著核心優勢,發展新市場和新產品,不過度外擴的「溫和多角化策略」。
例如,台達電從與電能相關的動力總成(Powertrain)做起,過去10年做新事業或併購,平均每年6至7件,比重上,內部發展跟併購大約6比1,它兼容內部發展、外部併購,幾乎都是用雙引擎走路,靠代工賺的錢撐著,把新營業額弄出來。 成功從單純零組件製造商,轉型成有「電源及零組件(電動車)、自動化、基礎建設」三大領域事業的集團。
★
不論是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式創新」,或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麥奎斯的「瞬時競爭」,都在講一件事:競爭優勢有其壽命,必須要隨時都非常警覺地向外看環境的變化。
不過麥奎斯也說,持久競爭優勢還是會存在,只是當前經濟環境中,競爭優勢裏有愈來愈多的成分是不可持續的,企業必須準備好,因為他們愈來愈不能只依賴這樣的優勢。
企業必須趁賺錢的時候,摸索新產業,創造下一個或多個競爭優勢。
★
台灣的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讓年輕人對購屋完全絕望。 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持有房地產的成本非常低,而獲利很高。 跟國際水準比較,台灣的房地產稅向來偏低。
另一方面,台灣的投資標的不足,造成人民有過度儲蓄的現象,錢不是到股票就是房地產,沒什麼其他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