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歷史的靈魂,是他們創造了歷史。   但是近年來學校教的近代史不但內容少,裡面的人物更少,除了名字,沒有介紹他們的生平,還有更多應該知道的名字連提都沒提,很是可惜。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要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沒有了史,就沒有了民族認同,不知道自己是誰時,自然不會為這個國家而戰了。   所以所有的國家都非常重視自己的歷史,唯有我們台灣,歷史被視為冷門科目,課本也被刪到薄得不能再薄。   我們也許以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卻不知道要自豪些什麼,因為歷史課本講的多是朝代的更替,沒有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來做我們的典範。

 

對一個成長在二十世紀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知道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為什麼他成了王而別人淪為寇?   他跟別人的差別在哪裡?   也就是說,我們讀歷史是要能向歷史借鏡,但是我們讀到的多半是死的典章制度,或許這是台灣的歷史課引不起學生興趣的原因。

 

張作錦先生寫了《今文觀止》這本書,把清末民初這些重要人物彙集在一起,傳述下他們高貴的人格與情操,讓我們能夠知道他們的貢獻與犧牲。   張作錦先生為了「不容青史盡成灰」,廢寢忘食的收集散失已久的資料並親去探訪這些名人的故居和紀念館,經歷多年辛苦才寫成這本書。   在抄襲氾濫的現在,這種做學問的態度值得我們敬佩與效法。

 

思想是改變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教育是立國的根本,書本是教育的工具,一本好的教科書可以啟發無數學子的思想。

 

1948年普立茲獎得主詹姆斯米奇納(James A. Michener)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於那個國家的孩子在少年時所讀的書,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民族的認同、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和他對未來的理想」。   我們的孩子在人格成長的關鍵期,缺少了可以效法的典範,一個人沒有了典範,就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不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前進,最後就成了唯唯諾諾的庸人。   這個後遺症在今日政壇上可以明顯看到。

 

看張作錦先生的《今文觀止》,就能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更知道我們要往哪裡去,因為身上流的中國血會讓你挺得起腰桿子,抬得起頭來,因為你知道你是這些可歌可泣英雄的子孫!

 

 

 

 

 

 

                                                                              心得與摘要自聯合報/洪蘭/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