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講全民英檢、也不是講英語電化教學。

人是語言的動物,語言行為必須包括了「聽」和「說」才算完整。而人們
只關心說自己,卻不用心聽別人的習性,到了現代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由於每個人只說自己,而不去聽別人,於是說自己的人只好愈說愈大聲,
愈說愈自我。

說話是文化教養的一部份。評論家卡爾森(Peter Carson)曾經形容:
現在是充滿了刺耳聲音的時代,公開的咆哮,激烈的言詞、悲情的怨訴、
大聲的謾罵、冗長的獨白,各種毒舌話語充斥。而這種現象,不但英美如是,
台灣亦然。社會名流,甚至首長級人物都是想到哪就講到哪。爆粗口、
不得體、失禮儀、鬧笑話的語言現象,也都不斷發生。

英國作家米勒(Stephen Miller)指出,十八世紀的英國非常重視人與人的
對話交談,並相信人的世界就是一個可對話交談的世界。因此,整個社會
都強調對話的訓練,諸如交談的修辭、幽默別人和自我幽默、怒氣的轉移、
說話的禮儀、如何處理與結束話不投機的交談等,都是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把說話的訓練和情緒管理合而為一。米勒指出,
對話交談的藝術,並不是簡單的禮節,而是磨練一個人的品質,使人既能說,
又肯用心聽取別人意見的一種行為方式。用心,就能減少失言。義大利文豪
卡爾維諾曾說過,現在的人都不用心聽別人,所以人在說自己時,都會
愈來愈沒耐性,也愈說愈大聲。這是語言交流的惡性循環。

聰明的人必定急躁,而急躁的人,舌頭一定會帶有毒素。要防止舌頭放毒,
必須在說話的時候先停一停、等一等,思考該不該說、適不適合說,
說出來的時候,務必要帶著你的氣質與教養。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