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功不易、守成更難」,諾基亞、柯達、寶僑等都曾是產業模範生、MBA的經典案例;但是,現在同樣也成為檢討企業由盛而衰的最佳教材。

 

企業興衰不是新鮮事,從雲端跌落谷底的名單相當長。但近年來不論規模或速度,都比以往更為劇烈,透露出更深層的變化... 競爭的規則,已經改變。

 

從前企業認為,只要能夠掌握競爭優勢,擁有核心技術或通路優勢,就能提升市佔率、創造經濟規模、降低成本,築起防堵對手的高牆、享有競爭優勢的時間甚至長達好幾十年。

 

但是,過去支撐持久競爭優勢的環境及條件,已經不存在了。在全球化、數位革命、人口結構改變等趨勢的影響下,市場變化愈來愈快,顧客需求愈來愈難捉摸,市場進入障礙愈來愈低,競爭優勢的生命週期也縮得愈來愈短,短到只有幾年、甚至幾個月。

 

更明顯的是產業界線愈來愈模糊,現在,對手可能隨時會從任何地方蹦出來。例如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跟銀行搶生意、科技業開發無人駕駛車跨入汽車產業等。

 

企業原本擁有的優勢隨時會失去,因此企業必須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競爭優勢,不能長期固守單一優勢,而要能創造一波接一波的優勢,抓住變動中稍縱即逝的機會,就像是衝浪者一樣,隨時站上新的波浪。企業必須創造瞬時競爭優勢。

 

企業對於選擇在哪裡競爭、如何競爭、取用資源、調整組織的方式都不同於過去,必須用新的思考方式才能架構出掌握瞬時優勢的能力。

 

策略一看競爭

不看產業,而是挑「競技場」。跨界愈來愈頻繁,潛在競爭對手不再限於產業內提供類似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如果只用產業現狀來分析競爭情勢,恐怕用處不大。要用競技場(arena)的概念看競爭,把焦點放在顧客和解決方案之間的特定關係,不只著眼於近似的替代品,也讓企業在開創新商機上有更大的靈活度。所以,核心策略是「專注於你的顧客,而非你的競爭者」。別自亂陣腳。

 

策略二看機會

不要被過去的成功綁架,才能養大新機會。培養一波波的優勢。但是企業的資源往往由強大的事業部門所掌控,當業績下滑時,他們只會將資源用在拯救既有業務,更不可能投資到新機會上面。因此,領導人必須有洞見與堅持,能看出未來趨勢,並配合獨立的資源分配機制,不讓資源被原來的「既得利益者」霸著不放,如此才能培養未來明星產業,否則將越陷越深。不是說「要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

 

策略三看資源

取得資源,比擁有資源更重要。以前資本密集度高,讓許多企業得以樹立進入障礙。現在掌握愈多資源,並不直接跟更強大的競爭力劃上等號。資源的使用權比所有權更重要全球旅館訂房系統並不擁有一間房間、計程車叫車系統並不擁有一輛計程車。

 

策略四看未來

必須要有「提早離場」的勇氣。要能創造一波一波的優勢,企業要懂得在優勢尚未耗盡之前,就急流勇退,懂得良性割捨──即便是在事業順利時,就要開始準備退場,放下捍衛既有優勢的心態,不能等到別無選擇的危急時刻,才被迫放手。割捨與失敗不應被混為一談,如何取得優勢與如何割捨優勢,同等重要

 

競爭的規則,總是不斷改變。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競爭環境不斷改變,企業到了該改變腦袋,顛覆自己的時候了。

 

 

 

 

 

 

 

arrow
arrow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