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跟一個人的內在強度有關,展現在與人往來之間; 優雅也跟脆弱有關,因為這個人能正視自己的缺點、沉穩面對不完美。

 

請努力學習端詳靈魂的優雅姿態。

 

 

最有效的說服法 : 預說服。

 

在你想說服別人之前,你必須先做好「預說服」。 意思是說,在你想影響別人之前、想讓對方接受某個訊息之前,要先讓他「願意」接受你的訊息。

 

說服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說服前的那一刻。 舉個例子,在街上做隨機問卷調查時,願意受訪的機率只有29%。 如果你先問對方「你是否認為自己熱心助人?」 結果77.3%的人回答「是」,隨後也都同意填寫問卷。 只因為事前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使得回應率大增。

 

 

川普當選,稱霸百年的美國世紀是否即將終結? 史丹佛大學知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分析,美國的領導地位早已式微,川普的崛起只是加速美國霸權的式微。

 

 

研究一再發現,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教他品德(包括好的生活習慣),品德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

 

父母應該讓孩子透過近距離觀察和模仿,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平常帶他去美術館、博物館,去親近大自然,學習聆聽蟲鳥鳴唱的天籟,培養他的氣質和美感。這就是家庭教育。 然而現在的父母不但習慣把小孩丟到學校、安親班、補習班...,還對老師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結果老師累死,家庭也完全失去了功能。

 

音樂和美術對孩子的人格比智育重要,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大腦。

 

實驗發現音樂能增強語言能力,因為它強化聽覺皮質的敏感度。 旋律可以增加工作記憶的強度,而工作記憶是認知能力的根本,接著才能進入長期記憶。

 

音樂和藝術還能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因為它使孩子容易察覺別人情緒的變化,增加他們的同理心。

 

一個人可能沒有美術天分,但可以學習欣賞一幅畫的意境; 一個人也可能沒有音樂天分,但仍然能感受音樂帶給他的感動。 這個欣賞美的能力,是我們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帶給他們,使他們在碰到逆境時,能紓解情緒、東山再起。

 

 

社群網站因為個人化科技篩選功能所傳送的窄化資訊,而產生「網路回音室」(echo chamber)和「過濾泡」(the filter bubble)效應,這導致人們不斷聽到和自己意見相同者的聲音,也只看到個人想看見的內容。

 

網路的發達使我們接收的資訊多到爆炸,因此我們依賴演算法來幫忙篩選,找出我們喜歡的資訊。 然而,無意中縮減了資訊的管道,多元聲音進不來,也冒了放棄選擇權的風險。 更危險的是我們被網站操縱,我們的喜好在網站裡無所遁形,失去個人隱私而不自知。

 

我們如何有意識地增廣見聞,掌控自我,將是一場人類與機器的拔河大賽。

 

 

企業外派人員出國取經有其必要,但常常達不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甚至淪為獎勵、福利、旅遊或苦差事,完全失去教育訓練與注入創新創意能量的意義。

 

因此,針對取經的主題,企業在內部應該事先組織讀書會,進而開班研討,讓有興趣或有學習意願的人能積極參加、討論。 最後再經由考試成績來決定選派的人員。

 

如此不但派訓出國的人員有積極的學習動機、擁有基本的知識與程度,學習能力更強。 回來後擔任種子教師,在企業內推動相關改革與工作時,因為讀書會與研討班的成員已擁有基本觀念,將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英特爾著名的制度,就是高階主管身邊都跟著一位精挑細選的青年才俊,TA(技術助理),一年換一個。 這成為師徒制培養人才最有效的方法。

 

這與業界常見的「導師」(mentor)制略有不同,英特爾的TA講求老少「互惠」,因為在技術演變快速的科技業,資深主管尤其需要學習新科技與新世代的想法。

 

 

如果你是領導者,應該多鼓勵「原創」的想法及組織文化。 例如把自己想像成敵人或對手企業、舉辦「反對日」鼓勵大鳴大放、分別邀請不同層級或職位的員工對同一件事提出點子。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中研院最年輕的經濟院士謝長泰說 : 一個國家經濟、甚至企業成長快慢的關鍵,通常不是有沒有資源,而是能不能用更好的方法運用資源

 

台灣既有成功人士的問題在於,依舊停留在「技術驅動進步」(science driven progress)的心態,認為多投資生技、科技產業研發,就有新產業。 然而科技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八○年代的事了,不是台灣現在需要的經濟模式。

 

台灣現階段最需要的是「制度創新」,以因應不同的環境與問題,而不是八○年代的機構創新。 例如,工研院不可能發展出K-Pop(韓國流行樂)產業。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缺少一個「制度創新」,讓服務產業發展起來。

 

 

旅日的中國經濟學家伍曉鷹,比較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四國經濟起飛的二十年,發現四個國家的人均GDP都從兩千美元成長至八千美元,但唯獨中國大陸的總要素生產率比不上其他三國。這代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是由投資推動,但未帶動技術與管理創新。

 

中國大陸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政府長期干預導致資源分配扭曲,造成了嚴重的「低效率」問題。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中國4兆人民幣的投資計劃,進一步把總要素生產率推向負值,並種下產量過剩的果。

 

2年前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興起,但這完全是把創新和效率的位置顛倒了,誤以為推動創新就能解決效率問題。

 

 

 

 

 

 

 

 

                                                                                                              615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文 的頭像
    凱文

    凱文的異想世界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