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文革,讓人才的培育失落了一整個世代。台灣的高等教育從品質優良、價格低廉逐漸衰敗成以掙扎生存為基本要求,已經快速耗損數十年來建立的菁英人才庫。
高等教育已是全球性的發展、全球性的競爭,一個國家沒有一流的大學,就無法吸引優秀人才留在當地求學、教學,甚至從事研發工作,更難吸引一流企業投資。
國家擁有一流大學的意義,不僅止於提供一流教學環境與推動創新研發。當國家有重要事件或重大災情需要處理時,政府可以召集各領域菁英一同探索解決方案。
如果台灣沒有任何一所一流大學,幫我們開發前瞻技術與培養人才,台灣將逐漸喪失競爭力,難以支撐高附加價值的經濟。那麼台灣還有未來嗎?
然而,當前的高教資源極其不足,教育政策也難以見到大學分級的想法與落實。現今台灣的頂尖大學已經難以為繼。以台灣大學而言,學費十幾年來幾乎凍漲,政府提供經費又大幅縮減,以頂大計劃(十年前稱5年500億計劃)而言,台灣大學所獲得的「支持」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2018年的經費大幅刪減到僅有十年前的六成。
這幾年來,台灣優秀學生開始以腳投票,2018年有超過1400位高中生離開台灣遠赴海外就學。台灣的教授待遇,和香港、新加坡等國家相近專業與能力的教授,薪資差距有三至五倍之多,年金改革之後更是災難性地衝擊高等教育。
在現今政治現實中,高等教育已經是處於寅吃卯糧的狀態,加速了優質師資與學生的流失,也許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我們就不用問台灣還有沒有一流大學了。
人才是國家在全世界競爭中最重要的資產,教育則是國家要翻轉社會與加強社會流動的重要手段,但扶助弱勢的高教政策並不等同於全面性低學費,政府必須提出配套措施,讓大學能健全發展,也讓社會和經濟弱勢學生有平等的就學機會,而不是一味壓低學費。
當台灣不再存在一流大學,我們只是留下殘破的高等教育給沒有辦法離開台灣的高中生,社會將更加分化,產業發展將是緣木求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