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長」失蹤?

 

美國的《大西洋月刊》指出病毒並沒有打碎美國,而是揭露一個早已破碎的國家。

 

美國前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計劃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在3月號的《外交事務》期刊中提出如果說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暴露了大英帝國的無能為力,並使其丟失了超級大國的資格,這次新冠肺炎的抗疫或許會成為美國的「蘇伊士運河時刻」

  

 

一般企業組織都是太平盛世的組織分工,面對疫情衝擊,需要的是敏捷型組織。     宏碁子公司建碁面臨供應鏈中斷訂單被取消的雙重打擊,總經理蔡文鋒首先和各產品部門重新盤點產品計劃,「成本過高、沒demand(需求)、沒income(收益)的,都先暫停。」

 

第2步他向員工溝通想法,確保從上到下同舟共濟。

 

第3步在既有產品上重新聚焦。 鎖定幾乎已經開發完成的產品,快速調整,鎖定防疫期間的企業需求。

 

果決、快速反應的危機管理將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說,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世界就已經走上去全球化之路,而疫情只是加速這個趨勢。

 

最快恢復元氣的中國將加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取得更大影響力。隨著兩國互不信任,美中之間的相互依存度也在降低,脫鉤的趨勢會加深和擴大。

 

當美國和全球經濟都陷入了克魯曼所謂的「人工昏迷」時,供應鏈的模式也會改變,從just-in-time(及時)轉向just-in-case(以防萬一):成本變高、效率變低、更多韌性、更多備援、更多庫存,以及更加多元化。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將不再是自由市場經濟,而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這場危機會讓民粹主義變本加厲。 誰會承受最壞的後果? 當然是低薪勞工和中產階級。 然而當高達10%的勞工可能丟掉飯碗時,民眾的怒氣將再創新高。

 

全球是否會陷入中美冷戰? 目前還沒有結論,但我們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後新冠肺炎時期某些新興市場走弱將是長期現象。這一波復甦,一定是從大國開始 透過貿易與數位貨幣,中國大陸有機會在開發中國家建立以人民幣為主的清算系統。

 

後疫情時代,大眾對變革的要求,可能更快激化政治。 這將是重塑社會的難得機會,如透過稅收制度、教育和法規進行重分配。重點是要確保將這種能量引導到正確的改革上。

 

即便中國大陸率先脫離疫情復工,經濟回復了9成,但是離回復常態,還是相去甚遠,對於民眾的生活威脅仍然非成大、更痛苦,產生的憤怒可能導致保護主義、仇外心理和政府干預,甚至達到數十年來未見的規模。

 

  

為了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近年來最激進的想法是廢院廢系,全部專業只剩下學程;也有人主張廢系留院,學生可以就學院內專業領域去學習。

 

 

 

 

 

 

 

 

 

 

 

 

 

                                                                                                             69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文 的頭像
    凱文

    凱文的異想世界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