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碳排放不歸零,未來歸零的,將是我們的世界。
全球一年排放到大氣的溫室氣體是510億公噸。 零排放是個毫無商量餘地的目標,氣候就像開著水龍頭的浴缸,水正在慢慢注滿,即使把水流速度減到最慢,最終還是會溢出來。 光減緩還不夠,必須減到零。 這是一場屬於人類的馬拉松,而我們才剛從起跑線出發。
人類每年排放的510億噸溫室氣體中,有31%來自製造、27%來自用電,19%來自耕種與養殖,16%來自交通運輸,包括飛機、卡車與貨船等,7%來自溫度調節,亦即冷暖氣。
在農業方面,我們應該資助更多新品種作物的研究,希望研發出耐旱、耐洪的作物,以對抗未來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和洪水。
全球飼養的10億頭牛所造成的暖化效應,佔全球比率高達4%,打嗝放屁時釋出甲烷,是乳牛、綿羊、山羊、鹿與駱駝等反芻動物特有的問題。 但還有另一個不分動物、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原因:糞便。 因此不吃牛肉、改吃植物肉,是解方之一。
在吃肉方面,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植物肉,是經過各種方式加工以模仿肉味的植物產品。 因為所需的土地與用水少了很多,碳排放也能減量。 此外,植物肉所需的穀物也較少,可以減少對糧食作物的壓力與肥料使用。
另一種是培植肉,是在實驗室中培養出肉類。 這並不是「假」肉,它同樣具有脂肪、肌肉與肌腱,差別在於培植肉不是來自農場,而是在實驗室內所製造。
更重要的是減少浪費食物。 在歐洲、工業化亞洲國家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超過20%的糧食遭人丟棄、任其腐敗或單純被浪費。 在美國,這個比例達到40%。 被浪費的食物腐敗後,釋放的甲烷所導致的暖化相當於每年33億噸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