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想在任期內加速處理南海議題,和東協領導人開高峰會,但東協不改騎牆個性,恐怕讓歐巴馬鋌而走險,大動作在南海採取行動。
中國大陸兩年來在南海動作頻頻。「重返亞太」的美國也不示弱,不但完成排除中國的TPP談判,還派出機艦直驅南海,更首次在美國本土舉行與東協領導人的「不繫領帶」高峰會。
然而東協沒有讓歐巴馬如願,未在共同聲明中明確抵制中國大陸的南海政策。
在大國間維持平衡,一直是東協的核心外交利益。這次峰會讓全球清楚看到,對於中美爭鋒,東協十國清楚分成三派,二比二比六的情況下,東協不可能在中美爭鋒和南海問題上形成統一的聲音。
【親美派】菲律賓和越南: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皆採強硬態度,在加州峰會也都順應美國主張,要求在共同聲明中載入「南海非軍事化」的條文。
【親中派】柬埔寨和寮國:基礎建設和經貿高度依賴中國大陸援助的柬埔寨和寮國,在所有場合都維護中國,即便來到美國的土地上,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妥協或折衷態度。因此菲、越在共同聲明中反對中國大陸的主張,遇到柬、寮的強烈反對。
【中間派】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緬甸和汶萊:這六個國家,對南海主權訴求即便有,也不強烈,更希望與中國大陸保持良好關係以維護經貿利益,尤其是人口佔東協人口四成的印尼,與中國大陸不存在南海領土爭端,態度更是中立。
毛澤東之後中國大陸唯一強人習近平,看準了歐巴馬的跛腳和東協的騎牆,大陸的動作愈來愈大,口氣愈來愈強硬。
3月23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應美國國務卿凱瑞邀請訪美,兩人1個月內3次交鋒。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王毅行前開記者會表示,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衛設施,與美國在夏威夷佈防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
得不到東協口徑一致的支持,歐巴馬在峰會記者會上強硬表示,美國將堅決加強在南海的軍事行動。日本NHK分析指出,在任期即將結束的壓力下,歐巴馬政府不是沒有可能鋌而走險,大動作在南海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