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以歷史學家脈絡性的觀察指出,忘掉學校作業吧! AI真正的危害在於透過對語言的掌握,甚至可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以此改變我們的想法和世界觀。
其實哈拉瑞也可能多慮了,你只需要把AI當成一個懂得很多事情的朋友,但每個人不會百分之百相信別人所講的,就算是你另一半講的也一樣。 重點不是別人講了什麼,而是你有沒有邏輯判斷的思考能力,如果你能獨立思考,就能夠保有選擇的能力與權力,能夠有相信或不相信的能力。 AI的語言能力再好,也沒辦法騙過人類的判斷與思考。
然而最怕的是,大部分人都沒有獨立思考與邏輯判斷的能力,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的盲從群眾,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也一直是人類的弱點,無關乎AI。
★
台灣缺水,但台灣仍缺乏一套具國家戰略高度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學界出身的桃園市水務局長劉振宇指出,各縣市水資源中心處理過的家庭污水,只要多加一道程序,就能轉為再生水,理應是能穩定供給工業生產的水源,但被利用的比率不高,理由是設施選址、升級再生水廠預算、連接工業區的管線興建維護等,涉及眾多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權責,整合協調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台灣人均生活用水量極高,水價卻極其低廉,導致民眾缺乏節水誘因。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名譽教授游保杉建議,中央應出面整合督導水利、環保、農業、工業、國土及地方政府,強化各單位需水管理。 游保杉的建言,就是聯合國強調的「整合性水資源管理」概念中,最關鍵的「跨部門整合的政策制定」。
長期而言若想實現永續目標,國人用水習慣與文化勢必要有所調整。 面對節節升高的乾旱風險,台灣的應對之道不能只有靈活的水資源供給調度,從管理架構到用水觀念,也應同步轉型。
★
別再坐著了! 趕快站起來。 「久坐」是大禍害,《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ativ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34種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
以前的運動333已經落伍了。 333是指,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達130下。
現在要注意,運動的「量」比運動強度重要,最好每天都要運動,把運動與生活結合一起,而不是1週只運動3次而已。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建議,每週除了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之外,並要有2次運用到大肌群的肌力運動。 因此除了333的心肺強度之外,還要多做肌力、伸展等其他運動類型。
有運動就會比沒運動好,但是多做一點會更好。 不用太在意一次要做多久,做一分鐘也好,多走一步路都算。
切記,即使久坐之後起來運動,也沒辦法抵銷久坐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別再坐著了,儘可能減少久坐的時間,零存整付多動動,每一分鐘都有益健康。
留言列表